2007年2月16日
由高野山駕車到京都大約兩個多小時, 又於早餐吃不飽而車程又長, 中途便駛入麥當奴, 本想買個MC WING餐, 點知原來無, 只得漢堡飽, 還要港幣四十元一個, 當然不吃. 便到隔離的SEVEN ELEVEN買杯麵, 同我最喜歡的明太子飯團.
到達京都第一站, 便到原來叫鹿苑寺的金閣寺了. 經過庭園, 便見到金閣寺. 第一個感覺便是"嘩......", 真是太漂亮了. 金色的外牆加上湖上的倒影, 還有園林景色...真是美得不懂說話...
金閣寺原本稱為鹿苑寺,它是在1943年建造完成的,本來是慕府足利三代將軍足利義滿的住所,在當年稱之為北山殿。當金閣寺建造完成時,足利義滿將舍利殿作為修禪的地方,在當時因為這個殿堂蓋的金碧輝煌,所以就稱為金閣殿。足利義滿死後,遵照其遺願,金閣殿改成禪寺,稱為鹿苑寺。在這之後有所謂的「應仁之亂」,寺院許多地方都被焚燬,金閣殿則逃過一劫。1950年時,一位僧人放火燒了金閣寺。1955年金閣寺仿照原先的建築重建完成,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金閣寺。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金閣寺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,因此這裡除了是日本的國寶之外,也是聞名全球的歷史古蹟。
金閣寺分為三層樓閣位於鏡湖池畔,底層為「阿彌陀佛堂法水院」 ,中層為「潮音閣」的觀音殿,上層為名「究竟頂」金色鳳凰矗立其上,醒目而尊貴。
之後, 便會見到金閣寺內的"不動堂", 故名思意, 這裡供奉的當然便是密宗的不動明王. 不動明王主要是幫大家消災增益. 保佑平安. 當然本人亦不放過這個參拜的機會啦.
據知, 這裡的不動明王像, 是當年由弘法大師於中國擕回日本, 有過千年歷史, 十分珍貴.
之後, 再駕車往銀閣寺了. 大約15分鐘車程, 便到了銀閣寺. 本名慈照寺的銀閣寺,是由室町時代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政所創建的(西元1482年)。當時的足利義政想在東山這兒建造一座和北山殿(金閣寺)相抗衡的住所,於是在東山的月待山麓開始建造東山山莊,不過當時的京都剛經歷過應仁之亂,義政仍不顧民生凋敝,繼續收稅建東山殿。建好的東山殿規模也相當的大,殿內建有會所、常御所等大規模設施。
東山殿是在義政死後,為了供奉義政,取義政的法號,將東山殿改為寺院,稱作慈照寺。在義政建東山殿時,在殿內建了一座觀音殿,這觀音殿又稱作銀閣,所以為了和金閣寺相呼應,慈照寺全寺也稱作銀閣寺。
金閣名符其實的貼了金箔,可是銀閣卻沒有任何貼銀箔的痕跡,有可能是本來想貼,卻因經濟上的困難,而沒按計劃完成。也有一說是這裡是義政的隱居場所,本來就希望展現木頭的本色,所以沒貼上銀箔。不過本人覺得第一種說法比較可能,即然義政想建東山殿和北山殿一較長短,當然也想把銀閣貼上銀箔,讓它美侖美奐,要不是民生經濟簫條,那會讓銀閣這樣赤裸裸的展現在世人眼前。
東山殿是在義政死後,為了供奉義政,取義政的法號,將東山殿改為寺院,稱作慈照寺。在義政建東山殿時,在殿內建了一座觀音殿,這觀音殿又稱作銀閣,所以為了和金閣寺相呼應,慈照寺全寺也稱作銀閣寺。
金閣名符其實的貼了金箔,可是銀閣卻沒有任何貼銀箔的痕跡,有可能是本來想貼,卻因經濟上的困難,而沒按計劃完成。也有一說是這裡是義政的隱居場所,本來就希望展現木頭的本色,所以沒貼上銀箔。不過本人覺得第一種說法比較可能,即然義政想建東山殿和北山殿一較長短,當然也想把銀閣貼上銀箔,讓它美侖美奐,要不是民生經濟簫條,那會讓銀閣這樣赤裸裸的展現在世人眼前。
]
同樣是在湖上的銀閣寺, 但卻不是銀色.參觀過銀閣寺後, 再到著名的清水寺. 清水寺為公元798年所建造,為平安時代之代表建築物,後來曾多次遭大火所焚毀,現今所見為1633年德川家光依原來建築手法重建,與金閣寺、二條城並列為京都三大名勝,也是著名的賞楓及賞櫻之著名景點。
清水寺本堂正殿供奉著十一面千手觀音立像,這座每隔33年才開放參觀,最近開放的一次是公元2000年。而亦供奉了密教財神大黑天, 首次見到黑色的大黑天, 覺得祂很可愛, 本人當然不會放過參拜機會.
位於本堂前方即是著名的「清水舞台」,主要特色為建造在突出的山壁之上,全部只用139根柱子,完全不用釘子,站在視野遼闊的舞台上可遠望京都街景。
而位於清水寺正殿北側的是十分出名拜姻緣的"地主神社"。神社內良緣之神極受年輕人的喜歡,在這裡終日可見祈求良緣的年輕女性虔誠參拜,熱鬧非凡。
地主神社裡有一對相距10米遠的「戀愛占卜石」,相傳如能閉著眼睛從這邊的石頭走到對面的石頭前,兩個人的戀愛便會如願以償。如走偏了,很可能要出現一些波折。
清水寺因寺中清水而得名,順著奧院的石階而下便是音羽瀑布,清泉一分為三,分別代表長壽、健康、智慧,被視為具有神奇力量,遊客路經此地一定會來喝上一口水,據說可預防疾病及災厄。
行完清水寺, 天已半黑. 我們駕車回到大阪已經7時多了...雖然累, 但是實在不枉此行. 大家絕對值得一去.
朱庭萱
Bonnie Chu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